灣仔藍屋位於灣仔石水渠街72號至74A號,建於1920年。其中72號、72號A及74號三幢外牆,於1990年代,政府因物料庫只剩下水務署常用的藍色油漆,故整座藍屋便髹成藍色,因而被稱為「藍屋」。而74號A在2010年前仍由私人擁有,故外牆一直維持是灰色。
藍屋原址曾是一所醫院,樓高兩層名為「華佗醫院」(亦稱為「灣仔街坊醫院」)。1886年關閉後變為用作供奉「神醫華陀」的廟宇。1920年代拆卸後興建四層高的唐樓,樓梯間的牆壁、單位內的窗戶同樣由木材製造,而露台部分則採用鋼筋水泥建造,是香港少數餘下有露台建築的唐樓。2009年被評級列為一級歷史建築,即具特別重要價值而可能的話須盡一切努力予以保存的建築物。
1960年代
72號地下:為「華佗廟」,1950年代為黃飛鴻徒弟林世榮姪兒林祖開設的武館取代,至1960年代林祖的武館再改為其兒子林鎮顯的醫館。
72號一樓:曾開辦專為街坊子弟提供免費教育的「鏡涵義學」
72號二樓及三樓:戰前灣仔唯一英文學校「一中書院」的校址
72號A地下:是「廣和號」雜貨店
74號地下:「聯興酒莊」,約在80年代結業
74號二樓:曾經是「鮮魚商會」的會址,三樓則為商會的會議室
74號A地下:原本是雜貨店,戰後改為住宅。
2007年,聖雅各福群會在藍屋地下的地鋪開設「灣仔民間生活館」,以「從民間出發.匯多元文化」為宗旨,展出舊時灣仔民間的生活用品,並透過多元及互動的方式,期望引起公眾人士對地區文化保育的關注。由2012年3月開始,「灣仔民間生活館」將會變身成為「香港故事館」,關注的社區文化議題由灣仔社區拉闊至全港。
主辦機構:聖雅各福群會
香港故事館
Hong Kong House of Stories
網站:http://houseofstories.sjs.org.hk
地 址:灣仔石水渠街74號地舖
開放時間:上午11:00至下午6:00(星期三及公眾假期休息)